【资料图】
今日,记者从佛山市卫健局获悉,佛山市积极落实国家卫健委有关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建设的要求,通过“五大中心”建设,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打造现代化急诊就诊平台,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急救”服务。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家住禅城区的霍伯突然出现口角歪斜、左侧肢体乏力情况,家人立即送其到医院。霍伯到医院后被确诊为急性卒中,并安置在抢救室。同时,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立即开启卒中急诊绿色通道,霍伯“到院至溶栓用药时间”(DNT)仅用16分钟。历时55分钟,霍伯转危为安、四肢肌力恢复正常。这次快速、成功抢救的背后,得益于佛山市卫生健康部门不断推进的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
近年来,为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佛山市加快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将关口前移,构建起了佛山特色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全方位提升全市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护佑百姓健康的同时实现大病不出市。
“五大中心”的建立为百姓构建起一张生命保障网。以急性卒中救治为例,在发病4.5小时内采取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2021年12月,佛山市正式发布卒中急救地图,截至目前,该地图整合了全市五区26家具有急性脑卒中溶栓能力的医院,形成覆盖全市的脑血管病快速救治地图网络,开创了佛山市卒中防治新局面。卒中“一小时急救圈”基本建成,卒中急救地图在医院分布和数量上均居全省前三位。市民可在手机微信端导航卒中急救医院,切实提高救治效率。 据统计,截至2023年4月,全市共有7家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单位),4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8家防治卒中中心。
此外,佛山还通过建设胸痛中心,为患者铺就“生命高速”。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印发了《佛山市创建“广东省胸痛中心”实施方案》,建立多学科协作、上下联动的急性胸痛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建立“胸痛快打120,120分钟速通血管”医疗救治绿色通道。通过多学科合作,胸痛中心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为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佛山制定印发《佛山市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分级评审及质量控制标准》和《佛山市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分级评审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标准,在助产能力分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孕产妇、新生儿按高危因素等风险级别分类管理随访体系,实行高危、危重专案管理,落实救治风险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运行管理情况评估。还在全市明确危重抢救院内启动、院外会诊等应急处置流程,畅通转会诊应急响应通道。目前全市共有9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6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0家Ⅲ级助产机构、25家Ⅱ级助产机构、15家Ⅰ级助产机构,年救治危急重症孕产妇及新生儿近千人次,年派出会诊近百人次。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命,还包括他背后的一个个家庭。更是千家万户的健康保障。”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练凌东说,“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的建设,是要建设一个完善的急救网络。”接下来,佛山卫生健康部门还将加快延伸医疗急救网络,进一步建设布局合理、反应迅速、指挥统一、处置高效的急救网络体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敏华 通讯员:佛卫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