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市文明办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东莞好人”名单,经广泛推荐、初步筛选、点赞评议、网络公示和综合评定,25人最终上榜,其中4人来自东莞卫生健康系统,他们分别是:


(资料图)

★周新龙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

★魏兴宏

东莞市清溪医院医生

★罗敏

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

★张嘉慧

东莞市大朗医院护士

“好人”云集,模范辈出。近年来,东莞卫生健康系统获评“中国好人”“广东好人”“东莞好人”的已超过200人,被评为全省全国先进模范的典型也不少,为东莞“好人之城”“友善之城”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不可能

远在台湾的李文婷得知消息,深为周新龙当选而高兴。

去年,她和丈夫带着身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女儿小沂跨越海峡,来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为女儿注射救命的首个SM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大陆的78天,“真切感受了祖国温暖”。

今年6月21日,端午节前,她们一家四口重返东莞,将小沂已在台湾享受免费药物治疗的好消息带给周新龙,感谢他和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给他们的温暖和帮助,期盼有更多台湾SMA患者也能到大陆得到救治。

对于周新龙获评“东莞好人”,李文婷说,这是实至名归,“那天吃饭时,听说周主任整个5月只休息了一天,真觉得他为病友们的付出太不容易了,东莞的每个医护人员都特别尽心,希望他们都保重身体。”

周新龙带领团队率先开展了东莞首例儿童血液净化、首例新生儿腹膜透析、首例儿童临时心脏起搏、首例儿童体外膜肺、首例婴儿ECMO院际转运等新技术……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

去年,周新龙被评为东莞市“最美医生”,那是对他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危重患儿的肯定。在他带领下,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每年转运和救治危重患儿超过800例;去年,周新龙团队成功实施12例儿童ECMO,位居全省第三位,为守护东莞儿童生命安全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对于周新龙获评东莞市“最美医生”“东莞好人”,“意见”最大的是他的女儿,刚刚小学毕业的周楚昀,她说,“爸爸天天在医院忙,家里一点都不照顾,我生病了他都不管,这还是‘最美’?还是‘好人’?”

在孩子心目中刻画英雄形象

相比之下,清溪医院医生魏兴宏当选“东莞好人”,他的孩子一定没有不同的看法,去年10月21日凌晨,魏兴宏携带灭火器直奔火场灭火的情景,在孩子心目中刻画的是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

那天,魏兴宏结束夜班后返回家中休息,刚躺下便听到外面有异响,空气中夹杂着刺鼻的焦煳味。他循声走到阳台,发现家旁一栋出租屋4楼发生火灾,正猛烈燃烧,火苗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四处乱窜。

此时正是夜晚安睡时分,周围房子多,一旦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叫醒周边邻居并通知房东,而他自己迅速携带灭火器直奔火场,在众人共同努力下,大火被顺利扑灭。

从火场出来,魏兴宏头发和面部被浓烟熏黑,他的右手中指被割伤,他也浑然不觉,他一心想着救火要紧。由于火灾被及时发现扑灭,房东和租户只是轻度烧伤,租户家属3人都没受伤,避免了严重后果。

在魏兴宏看来,救火与救命是一样的,都需要无畏地付出。这些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尽心尽力诊治好每一位患者,将视之为终身努力的目标。作为一名医生,他始终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曾经有个患者在家属办理住院过程中突发心跳骤停,面色发绀,呼之不应,颈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他立即和医护人员展开抢救,最终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这在他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再普通不过。

做群众心中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罗敏是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盛一站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全科医生,是金牌家庭医生。她身材娇小,看似弱女子,可是一进入工作立马成女汉子,常常坐诊好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只为节约时间留给患者。

她从长安社卫中心创办之初就加入了,这十几年来,她的脚步踏遍了乌沙、涌头、上沙、长盛等多个社区,为数以万计的居民提供诊疗服务,为社区老人、幼儿、学生、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宣讲200余场。

她一直管理所在辖区的精神病患者,是精防患者的心理咨询师。一个深夜,一名精神失控的患者打来电话,原来她失恋了,十分痛苦。罗敏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开导,直到患者开心地挂电话时已经天亮了。

她开展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综合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收获了很多粉丝。张先生因为工作调动去了惠州,但他仍愿意花几个小时过来找她看诊,他说,“我的病只有罗医生可以看”。

除了在诊室工作,下班后她常常出现在独居或行动不便、失能的老人家里,对他们进行出诊服务,建立家庭病床。目前,她照料的压疮、糖尿病足、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共100多人,大大方便了老年人就医。

无论是在严重疫情面前,还是在繁重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压力面前,罗敏永远都干劲十足,充满活力。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在社卫一线,她盼着自己成为群众心中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半年援疆之旅,一生援疆之情

张嘉慧是东莞市大朗医院护士,今年34岁。2022年6月22日,张嘉慧作为东莞市2022年柔性援疆医疗队的一员,赶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总医院(图木舒克院区),开启了半年的援疆之旅。

她出任图木舒克院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援疆期间,她积极与当地医院沟通,认真了解工作特点以及医护人员构成等情况,制定日常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6S”管理开展护理工作,保证患者舒适度。

她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根据患者的实际自理能力,提供不同的生活协助,改善护患关系,让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她还制定了新入科轮转人员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新入科人员的技能。

2022年8月,第三师总医院收治的一名连续肾替代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频繁出现凝血堵管问题。张嘉慧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努力,阅读各种文献资料,在网络上咨询各类专家,最终梳理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工作之余,张嘉慧还与同事一起开展义诊,根据咨询群众的身体状况,热情问诊、耐心解答,向群众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和对应的用药方法。她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受到群众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半年的援疆之旅很快结束,然而,张嘉慧心中却因此有了一生的援疆之情,回到东莞后,她仍和第三师总医院的医护人员经常联系,给他们提供帮助,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她尽心竭力,乐在其中。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汪万里、陈治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