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日三餐吃什么,已经成为我们上班族的烦恼。顿顿自己做,厨艺有限还费时费力;天天叫外卖,又怕不卫生不健康。预制菜的应运而生,为上班族带来了福音。”

1月13日上午,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最后一位发言的委员是民进湛江市委会主委、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教授李广丽。她一上来就为大家介绍了预制菜带来的便利:“5分钟一道菜、8分钟做个汤,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还能让厨房小白们体验到做‘大厨’的快乐。”

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万亿元。李广丽指出,“预制菜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

广东是预制菜的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在全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我省农业资源种类丰富,农产品加工能力突出,可以在预制菜赛道上持续发力,推动大湾区‘菜篮子’提质升级,把预制菜做成一道推动乡村振兴的‘硬菜’。”对此,她建议:

第一,深挖优势资源打好特色牌。一是打造原料优势,立足绿色生态,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食材生产基地,强化从土壤、肥料、水质到种养技术的全链条生产要素管理;二是打造品牌优势,依托粤字号农产品和“粤菜师傅”工程,挖掘整理粤菜品牌资源,开发推出丰富多样、“粤味”浓郁的农家预制菜品;三是打造链条优势,培育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开发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模式,实现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等全链条标准化运作。

第二,打造联农带农价值共同体。一是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制定行业守则,统一行业标准,共同促进预制菜行业质量安全共治;二是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深化预制菜生产企业与本地农渔种养企业的互惠合作,探索建设预制菜直供基地、直供园区、直供村落。

“通过带动小农户联接大产业,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李广丽说。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徐雯雯

推荐内容